基本信息
所属部门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
学历要求博士
专业名称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招聘博士毕业生
招聘人数8
职位类别科研人员
专业类别未填写
单位地址(工作地点)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上海/上海市/宝山区)
职位描述/研究方向
一、学院介绍
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于2021年12月3日成立,在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文学院考古学专业、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基础上组建而成,学院重点发展数字档案资源、海洋考古、硅酸盐质文物保护、智慧博物馆等方向,培养高层次复合型跨学科人才,推进“新文科”与其他学科协同发展。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隶属于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是由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上海大学共建的研究机构,于2017年10月成立。研究院紧紧围绕国家和上海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需求,开展硅酸盐质文物、岩土文物以及有机质等文物的科学认知,文物材料劣化、腐蚀机理研究,文物保护应用技术基础研究,文物保护材料研究,文物健康评估体系的理论与应用等研究,从而推进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基础与重大理论的突破,实现文化遗产保护重大技术的创新。研究院成立以来,先后牵头或参与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8项和多项其它科研项目,科研总经费超过3000万元,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上海大学是“丝绸之路文物保护科技创新联盟”永久秘书长单位,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共建“古陶瓷多元信息提取技术及应用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建“化石保护联合研究中心”,拥有上海市无机质文物考古与保护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和上海市全生命周期文物保护重点创新团队。
二、合作导师与招聘岗位
(一)土木工程学科
1.黄继忠研究员
2017年3月任上海大学特聘教授。现为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领域为岩土文物保护、石质文物保护、遗址保护等。任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石质文物保护专业委员会(ICOMOS-ISCS)专家委员、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古遗址保护与加固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砖石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方案审核专家(岩土工程、保护技术方向)、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设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近五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于2020年作为首席专家,牵头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石窟文物本体风化病害评估系统及保护技术研究”专项,近五年来还主持了山西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专项项目”、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上海市文教结合项目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16年获“十二·五”全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一等奖,排名第一。先后被列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等,发表论文70余篇,申请相关发明专利20项,获授权6项。
联系方式:hjizhong@shu.edu.cn
(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1.罗宏杰教授
2012.2-至今,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第七届、第八届)、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第五届、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1-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第十、十二、十三届)。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入选者。任AIM主编,Nano Energy以及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Materials International等杂志编委。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率先将数据库以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引入中国古陶瓷的研究中,开展了硅酸盐质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与技术基础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试点项目、上海市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院)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陕西省科技进步奖、陕西省政府优秀出国留学人员奖(2001)、上海市优秀科研院所长奖(2008)、“十二五”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一等奖(2016)、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9)等奖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收录120余篇;申请及授权专利分别为110余项和60余项;出版专著4部。
2.黄晓教授
2018.11-至今,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2012)、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11)入选者,长期从事新型溶胶凝胶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新型文物保护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多孔微球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等。先后承担科技部创新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研究骨干参与我国首个文物保护领域973项目,并先后获得国家文物局“十二五”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迄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14项获授权。
联系方式:xhuang@shu.edu.cn
3.纪士东教授
2020.08-至今,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13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A类),长期从事无机材料、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工作。主持与承担国家863 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0 余项国家与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及多项企业研发项目。发表SCI期刊论文80余篇,申请相关发明专利38项,获授权近20项。
联系方式:Sdki@shu.edu.cn
4.马啸教授
2020.09-至今,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特聘教授。2020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和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从事古代砖石质文物保护材料、文物劣化机理、砖石质建筑材料科技史的研究。曾获Ralph C. Altman Award (2015), Martin J. Aitken Best Poster Award (2016), R. E. Taylor Best Poster Award (2016), Sidney S. Williston Memorial Fund Award(2017)等多项国际与地区奖励,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多篇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顶级期刊论文。
联系方式:maxiao@shu.edu.cn
三、招聘要求
1. 品学兼优,作风正派,热爱高等教育事业;
2. 材料科学与工程、岩石学与矿物学、化学、地质学、地球化学、文物保护及相关专业博士(35周岁以下,已取得博士学位或近期能顺利答辩获得博士学位者,毕业不超过3年)。具备优秀学术背景和科研经历,能够全职在站工作;
3. 具有承担合作导师科研项目的学术积累,在SCI/SSCI/A&HCI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
4. 除科研工作外,还需参与学院和学科的部分公共服务工作。
四、博士后招收、申请及录用
1.申请者需提前与合作导师联系,取得同意后,登录上海大学招聘网(https://jobs.shu.edu.cn/),注册并填写个人简历,选择应聘岗位。
2.申请者需登录上海大学人事处网站(https://hr.shu.edu.cn/bsh1/gzdt.htm),按照《上海大学博士后工作人员进站流程》准备并向学院提交相关材料。
3.收到材料后,学院将组织对申请人有关材料进行审核,视条件进行面试。经审核同意接收的,报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办理到校手续。通过上海市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在中国博士后网站登记备案。
五、相关福利待遇
博士后人员总体年薪不低于20万元。其中申请到上海市人社局“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者累计年薪35万元以上;申请到国家博士后“引进计划”者,可累加享受所获资助,最高年薪可达40万以上。资助力度、考核要求和其它相关事宜详见:https://hr.shu.edu.cn/info/1034/3476.htm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吴老师
地 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 箱:shuwxhr@126.com,邮件标题和简历命名格式:应聘博士后+本人姓
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于2021年12月3日成立,在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文学院考古学专业、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基础上组建而成,学院重点发展数字档案资源、海洋考古、硅酸盐质文物保护、智慧博物馆等方向,培养高层次复合型跨学科人才,推进“新文科”与其他学科协同发展。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隶属于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是由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上海大学共建的研究机构,于2017年10月成立。研究院紧紧围绕国家和上海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需求,开展硅酸盐质文物、岩土文物以及有机质等文物的科学认知,文物材料劣化、腐蚀机理研究,文物保护应用技术基础研究,文物保护材料研究,文物健康评估体系的理论与应用等研究,从而推进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基础与重大理论的突破,实现文化遗产保护重大技术的创新。研究院成立以来,先后牵头或参与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8项和多项其它科研项目,科研总经费超过3000万元,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上海大学是“丝绸之路文物保护科技创新联盟”永久秘书长单位,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共建“古陶瓷多元信息提取技术及应用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建“化石保护联合研究中心”,拥有上海市无机质文物考古与保护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和上海市全生命周期文物保护重点创新团队。
二、合作导师与招聘岗位
(一)土木工程学科
1.黄继忠研究员
2017年3月任上海大学特聘教授。现为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领域为岩土文物保护、石质文物保护、遗址保护等。任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石质文物保护专业委员会(ICOMOS-ISCS)专家委员、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古遗址保护与加固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砖石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方案审核专家(岩土工程、保护技术方向)、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设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近五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于2020年作为首席专家,牵头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石窟文物本体风化病害评估系统及保护技术研究”专项,近五年来还主持了山西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专项项目”、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上海市文教结合项目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16年获“十二·五”全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一等奖,排名第一。先后被列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等,发表论文70余篇,申请相关发明专利20项,获授权6项。
联系方式:hjizhong@shu.edu.cn
(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1.罗宏杰教授
2012.2-至今,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第七届、第八届)、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第五届、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1-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第十、十二、十三届)。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入选者。任AIM主编,Nano Energy以及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Materials International等杂志编委。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率先将数据库以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引入中国古陶瓷的研究中,开展了硅酸盐质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与技术基础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试点项目、上海市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院)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陕西省科技进步奖、陕西省政府优秀出国留学人员奖(2001)、上海市优秀科研院所长奖(2008)、“十二五”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一等奖(2016)、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9)等奖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收录120余篇;申请及授权专利分别为110余项和60余项;出版专著4部。
2.黄晓教授
2018.11-至今,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2012)、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11)入选者,长期从事新型溶胶凝胶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新型文物保护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多孔微球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等。先后承担科技部创新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研究骨干参与我国首个文物保护领域973项目,并先后获得国家文物局“十二五”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迄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14项获授权。
联系方式:xhuang@shu.edu.cn
3.纪士东教授
2020.08-至今,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13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A类),长期从事无机材料、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工作。主持与承担国家863 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0 余项国家与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及多项企业研发项目。发表SCI期刊论文80余篇,申请相关发明专利38项,获授权近20项。
联系方式:Sdki@shu.edu.cn
4.马啸教授
2020.09-至今,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特聘教授。2020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和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从事古代砖石质文物保护材料、文物劣化机理、砖石质建筑材料科技史的研究。曾获Ralph C. Altman Award (2015), Martin J. Aitken Best Poster Award (2016), R. E. Taylor Best Poster Award (2016), Sidney S. Williston Memorial Fund Award(2017)等多项国际与地区奖励,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多篇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顶级期刊论文。
联系方式:maxiao@shu.edu.cn
三、招聘要求
1. 品学兼优,作风正派,热爱高等教育事业;
2. 材料科学与工程、岩石学与矿物学、化学、地质学、地球化学、文物保护及相关专业博士(35周岁以下,已取得博士学位或近期能顺利答辩获得博士学位者,毕业不超过3年)。具备优秀学术背景和科研经历,能够全职在站工作;
3. 具有承担合作导师科研项目的学术积累,在SCI/SSCI/A&HCI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
4. 除科研工作外,还需参与学院和学科的部分公共服务工作。
四、博士后招收、申请及录用
1.申请者需提前与合作导师联系,取得同意后,登录上海大学招聘网(https://jobs.shu.edu.cn/),注册并填写个人简历,选择应聘岗位。
2.申请者需登录上海大学人事处网站(https://hr.shu.edu.cn/bsh1/gzdt.htm),按照《上海大学博士后工作人员进站流程》准备并向学院提交相关材料。
3.收到材料后,学院将组织对申请人有关材料进行审核,视条件进行面试。经审核同意接收的,报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办理到校手续。通过上海市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在中国博士后网站登记备案。
五、相关福利待遇
博士后人员总体年薪不低于20万元。其中申请到上海市人社局“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者累计年薪35万元以上;申请到国家博士后“引进计划”者,可累加享受所获资助,最高年薪可达40万以上。资助力度、考核要求和其它相关事宜详见:https://hr.shu.edu.cn/info/1034/3476.htm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吴老师
地 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 箱:shuwxhr@126.com,邮件标题和简历命名格式:应聘博士后+本人姓
微信扫一扫,及时了解投递状态
你目前还没有登录:
立即登录
投递简历